【《白洋潮》的原文加翻】一、
《白洋潮》是清代文学家张岱所写的一篇散文,描写的是他亲历白洋湖(今浙江宁波附近)观潮的情景。文章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潮水来临时的壮观景象,以及人们在潮水前的惊慌与敬畏。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富有画面感的描写,展现了自然力量的震撼与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。
本文通过对原文的翻译与解析,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篇古文的内涵与艺术特色。
二、原文与翻译对照表
| 原文 | 翻译 |
| 余始至,见潮如银练,横亘天际。 | 我刚到时,看到潮水像一条银色的绸带,横贯天边。 |
| 渐近,声如雷鸣,势若山崩。 | 潮水逐渐靠近,声音如同雷鸣,气势好像山崩地裂。 |
| 人皆奔走,不敢仰视。 | 人们都纷纷逃跑,不敢抬头看。 |
| 余独立不动,心甚恐,而神不乱。 | 我独自站立不动,内心非常害怕,但神志并未混乱。 |
| 潮至,水击石,声如鼓,势如风。 | 潮水到来时,水拍打岩石,声音如鼓,气势如风。 |
| 白浪翻腾,如雪似玉,令人目眩。 | 白色的浪花翻滚,像雪又像玉,让人眼花缭乱。 |
| 久之,潮退,人复聚,笑谈如常。 | 过了一会,潮水退去,人们重新聚集,谈笑如常。 |
| 余叹曰:“此非人力所能抗也。” | 我感叹道:“这不是人力所能抗衡的。” |
三、文章特点分析
1. 语言凝练:文章用词简练,多用比喻和夸张手法,增强了画面感。
2. 情感真挚:作者在面对自然力量时表现出恐惧与冷静并存的心理状态。
3. 结构清晰:从潮水初现到逼近、高潮、退去,层次分明,逻辑清晰。
4. 哲理深刻:结尾一句“此非人力所能抗也”点明主题,表达对自然力量的敬畏。
四、结语
《白洋潮》不仅是一篇描写自然景观的散文,更是一篇体现作者思想与情感的作品。通过原文与翻译的对照,我们能更深入地理解其内涵,感受古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。这篇文章至今仍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阅读意义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