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《孟母戒子》文言文翻】一、
《孟母戒子》是出自《韩诗外传》的一则寓言故事,讲述的是孟子的母亲通过自身行为教育儿子的故事。故事中,孟母发现孟子在学习过程中态度不认真,便以“断机杼”为喻,告诫孟子学习如织布,必须坚持不懈,否则前功尽弃。这则故事体现了古代家庭教育中“身教重于言教”的理念,也反映了孟母作为一位贤母的智慧与远见。
该文虽短,但寓意深刻,强调了学习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,同时也展示了母亲对子女成长的深切关怀和引导方式。
二、文言文翻译与释义表:
| 原文 | 翻译 | 释义 |
| 孟子之少也,既学而归,孟母方绩,问曰:“学何所至矣?” | 孟子小时候,学完回家,孟母正在织布,她问孟子:“你学到什么程度了?” | 孟子年幼时,放学回家,孟母正在织布,询问他学习的情况。 |
| 孟子曰:“足以记事而已。” | 孟子回答:“只是能记住事情罢了。” | 孟子认为自己已经能够记住所学的内容。 |
| 孟母以刀断其织,曰:“子之废学,若吾断斯织也。” | 孟母用刀割断织布,说:“你荒废学业,就像我割断这织布一样。” | 孟母用割断织布比喻孟子如果中途放弃学习,将一事无成。 |
| 孟子惧,遂勤学。 | 孟子感到害怕,于是勤奋学习。 | 孟子被母亲的举动所震慑,开始努力学习。 |
| 故曰:君子居必择乡,游必就士,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。 | 所以说:君子居住一定要选择好的环境,交朋友要接近有德之人,这是为了防止邪恶,接近正道。 | 这句话强调了环境与交友对人成长的重要性。 |
三、文章小结:
《孟母戒子》虽然篇幅不长,但语言简练,寓意深远。它不仅讲述了孟母教育孟子的故事,更传递了“坚持”与“环境影响”的重要性。孟母以行动代替说教,展现了传统家庭教育中的智慧。同时,文中提到的“居必择乡,游必就士”,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,提醒人们重视周围环境和人际交往对个人成长的影响。
此篇文言文不仅是对孟子早年经历的记录,更是对后世家庭教育的一种启发和借鉴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