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综合精选 > 学识问答 >

《水调歌头》全

2025-08-18 02:56:06

问题描述:

《水调歌头》全,在线求解答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08-18 02:56:06

《水调歌头》全】《水调歌头》是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词作,原题为《水调歌头·明月几时有》。这首词以其优美的意境、深邃的情感和精湛的艺术手法,成为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经典之作。以下是对《水调歌头》全篇内容的总结与分析。

一、作品简介

- 作者:苏轼(字子瞻,号东坡居士)

- 朝代:北宋

- 词牌名:水调歌头

- 创作背景:此词作于公元1076年中秋夜,苏轼当时在密州(今山东诸城)任职,因思念弟弟苏辙而写下此词。

- 主题:借月抒怀,表达对人生离合、世事无常的感慨,以及对亲人团聚的渴望。

二、全文内容

> 明月几时有?把酒问青天。

> 不知天上宫阙,今夕是何年。

> 我欲乘风归去,又恐琼楼玉宇,高处不胜寒。

> 起舞弄清影,何似在人间!

> 转朱阁,低绮户,照无眠。

> 不应有恨,何事长向别时圆?

> 人有悲欢离合,月有阴晴圆缺,此事古难全。

> 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。

三、

《水调歌头》以中秋明月为引,通过诗人对月亮的深情发问,展开了对人生、宇宙、情感的深刻思考。全词情感真挚,语言优美,既有浪漫主义的想象,也有现实主义的感慨。

内容部分 内容概要 情感表达
“明月几时有?把酒问青天” 开篇设问,表达对时间与宇宙的思索 疑问与探索
“我欲乘风归去,又恐琼楼玉宇” 表达出对超脱尘世的向往与现实的顾虑 矛盾与挣扎
“起舞弄清影,何似在人间” 回归现实,感悟人间的美好 安慰与释然
“转朱阁,低绮户,照无眠” 描写月光洒落,引发思乡之情 孤寂与思念
“人有悲欢离合,月有阴晴圆缺” 哲理性的总结,表达人生无常 感叹与豁达
“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” 最终表达对亲人的美好祝愿 温暖与希望

四、艺术特色

- 意象丰富:以“明月”为核心意象,贯穿全篇,营造出空灵悠远的意境。

- 情感真挚:从孤独到释然,从思念到祝福,情感层层递进。

- 哲理性强: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写,引申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。

- 语言凝练:用词简练,意境深远,具有高度的艺术感染力。

五、结语

《水调歌头》不仅是苏轼个人情感的真实写照,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、人生、亲情的深刻理解。它超越了时代的界限,至今仍被广泛传诵,成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。

如需进一步探讨该词的历史影响或与其他作品的比较,欢迎继续提问。
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