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18大所说的小康标准是什么】党的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(简称“18大”)于2012年召开,这次大会在全面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基础上,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进行了系统阐述。其中,“小康标准”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一、18大提出的小康标准概述
18大提出的“小康标准”是在原有“总体小康”基础上的进一步提升,强调的是更高水平、更高质量的小康生活。这一标准不仅关注经济发展,还涵盖了社会公平、环境保护、人民生活质量等多个方面,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。
二、18大关于小康标准的具体内容
根据18大报告及相关政策文件,小康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
| 指标类别 | 具体内容 |
| 经济发展 | 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|
| 社会保障 |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,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 |
| 教育水平 | 教育质量显著提高,义务教育巩固率和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稳步提升 |
| 医疗卫生 | 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覆盖全民,居民健康水平明显提高 |
| 居民收入 | 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,收入差距逐步缩小 |
| 环境保护 | 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,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 |
| 社会治理 | 社会管理更加科学有效,公共安全体系更加健全 |
三、18大提出小康标准的意义
18大提出的小康标准不仅是经济发展的目标,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。它强调了发展的协调性、可持续性和包容性,旨在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。
这一标准的提出,标志着我国从“温饱型”向“全面小康型”转变,为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,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四、结语
18大提出的小康标准是一个涵盖经济、社会、文化、生态等多方面的综合指标体系,体现了国家对人民生活质量的高度重视。通过不断推进各项改革和发展措施,我国正在朝着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稳步迈进。


